行业新闻Industry News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价值逻辑的深层阐释

发布时间:2022-05-06 16:35:13

一  引言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2008年6月开办以来,已经成为展示职业学校教学成果和学生技能水平以及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平台。从承办主体来看,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职业技能大赛等级体系(下文国内职业院校所承办的竞赛合称为“技能大赛”)。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享有免试入学政策,由此明确了技能大赛所具有的权威性和高利害性。技能大赛以技能竞技为核心内容,不仅能够对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鉴定与评价,更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技能训练,同时能对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引领功能。然而,随着技能大赛的规模化、制度化与普及化及其经济效益的增加,很多研究者认为,技能大赛不再是单纯的一个具有竞技性质的比赛活动,而是正在对职业教育教学产生消极影响,尤其是技能大赛将有限的训练材料和资源投入到少数精英特殊群体身上,技能大赛已成为争名夺利的工具。事实上,职业院校功利主义的竞赛取向只是技能大赛招致负面评价的表层原因,究其根本在于“技能大赛”已经成为类似于“普通高考”一样的评价工具,而评价对于职业院校课程和教学的影响远远超过“大赛”本身。实证研究表明,对学生学习发展影响最大的不是教学,而是评价。在职教高考以及“1+X”证书制度处于探索期的背景之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缺乏类似于普通高考那样具有社会公信力的权威测评工具,致使职业教育质量评价高度倾向于资源投入和硬件指标,因而对学生的学业成长和技能增值缺乏一致性评价结论。正是由于职业教育实践场域内权威测评工具的缺失,技能大赛成为反映职业院校教学水平和学生技能水平的一种手段,从而成为职业院校争夺奖项以及学校声誉的重要指标。从“测评工具”视角审视技能大赛的价值有助于我们深入解读技能大赛所引发的系列问题的深层内因,为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提供有益借鉴,同时也能够形成对于技能竞赛价值研究的多维视角。

二 技能大赛价值研究的传统视角

       由于技能大赛对于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学界自技能大赛创办以来便开始关注技能大赛的育人价值、改革动向,并由此推动技能大赛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总体而言,技能大赛价值研究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理性认识及优化创生三个阶段,其特点分别是以宣传推广为主、进入批判性反思与新时代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深度重构。经过早期对技能大赛初步介绍性研究之后,伴随着技能大赛规模的扩大,研究者开始反思技能大赛潜在的教育公平隐忧,由此推动了进一步的制度改革和对世界技能大赛研究的新视角。相比较而言,国外研究者多采用实证方法研究世界技能大赛对于卓越职业技能促进、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的贡献与效能。例如,剑桥大学和芬兰大学的两个团队以研究项目“技能、知识和组织绩效”(Skills, Knowledge and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SKOPE)、“卓越职业技能的建构”(Modelling Vocational Excellence,MoVE)为载体,以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优秀选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关注大赛与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创新创业精神培养、职业生涯发展等问题,探究专业技能的认知、情感和社会维度以及卓越技能有效提升的过程与路径。总体而言,国内外关于技能大赛(包括世界技能大赛)价值的研究主要是从“个体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两个方面展开,个体本位论主要包括技能大赛对于学生个体的增值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意义,而社会本位论则主要关注技能大赛对于宏观层面职业教育吸引力与职业院校效能提升的作用。
 
       从个体本位论视角来看,技能大赛的参赛者(包括学生)是最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和受益者,研究者普遍认为,不管是哪一层面的技能大赛,参与过程均能提升学生的质量意识、职业能力、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工匠精神。国外对于技能大赛意义的研究建立在“强实证”研究方法论基础之上,基于访谈数据发现,技能大赛参赛者通过比赛增强了信心,提升了沟通技巧与时间管理能力,而且对于职业生涯发展特别是对于自主创业者开拓社会网络与声誉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MoVE国际研究团队发现,奖牌获得者对他们的运动知觉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的评价高于其他参赛者;他们在道德敏感性、创业能力、目标倾向掌握和自我调节方面的自我评价也更高。剑桥大学的玛雅与雷利教授(Maia & Relly)研究了表现优异参数选手的创业意向,其基于对30名研究对象的访谈调查发现,世界技能大赛的参与经历为选手提供了创业所必需的社会网络、心理特征、技术与商业技能的机会,有助于增强社会资本、心理和人力资本。除了学生之外,雇主与行业也是技能大赛的受益者,对他们而言,他们在赞助世界技能大赛的同时展示新技术或新产品,能够提升自身知名度和声誉从而吸引更多客户。
 
       从社会本位论视角来看,研究者普遍认同技能大赛“展示、宣传、评价、激励和导向”功能,由于“赛”是课程教学的高端展示,对于中高职学校课程与教学紧跟产业发展、对接行业企业先进技术、提升师资队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技能大赛对于职业院校教学的最大影响在于标准引领、内容渗透与设备革新,职业院校将大赛的标准引入学校专业建设,将赛项资源或者项目融入常规课程与教学,形成课赛融通的新形式以及优化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机制。不管是什么层级的技能竞赛,都提供了一个卓越技能基准以及技能水平评价标准,因此,在课程中嵌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是确保高水平职业技能获得的重要方法。对于宏观职业教育而言,技能大赛优秀参赛者的成功经验对他人而言具有激励作用,而且有助于改变公众的职业教育偏见,通过建立优秀年轻人积极正面的社会形象,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并使其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具有社会地位的学习路径。
 
        基于已有关于技能大赛的研究历史和文本分析,既有研究是立足于大赛本体研究其价值,并没有站在评价的视角审视其多维价值,虽然有研究者提出了技能大赛兼具评价功能并且阐明技能大赛成绩能够作为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技能大赛作为一种权威评价工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因此也没有触及对于学生和学校而言均具有积极正面功能的大赛为何会招致公平批判的深层问题。尽管我国职教高考与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建设在政策方面确立了其设计蓝图,但是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缺失一致性评价工具与方法的背景下,“技能大赛”既能够测评学生的技能水平,也能够诊断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兼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特性,因此作为评价工具的技能大赛研究为重新审视“技能大赛价值”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亟待学界进一步深入探究。

三 权威评价工具:技能大赛价值研究的新视角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增值评价原则以及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作为改革目标。增值评价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实现了从统一参照系到自我参照系的转变,即不再以学生成绩和学历作为唯一参照点,而是重点关注学生自我纵向提升和改善的程度,从而营造“承认和尊重努力者”的社会文化氛围和风气。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一种权威测评工具,能够抛开学生的文化成绩,专注测评学生的技能水平,符合分类评价、增值评价、多元评价的原则,有助于提升社会对于“技能资本”的认可、增强学生职业教育的认同感以及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01 生本取向的教育评价趋势要求职业教育以学生技能评价为价值旨归
 
        全球化时代,国际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表明评价观已经实现从强调“学校资源、办学条件与产出的质量观”逐渐转向强调“学生学习过程及其成果的学生增值质量观”,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置于评估和测评框架的中心,“生本”取向的评价观成为一种普遍趋势。同时,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表明,只有将学生置于评价过程的中心位置,才可以说质量理念已经深入贯彻到职业教育与培训之中。“生本”取向的评价观既要求教育评价的焦点放在质量改进以及学生的深度学习上,而且也要求教育评价必须回应公众与社会关于“学生在学校到底学到了什么”的质疑,即学生的“增值水平”问题。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有3处涉及到职教学生的评价:一是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二是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三是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由此可见,开展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评价以及提供能够反映职校生学业水平的可靠证据至关重要。普通教育可以运用考试等方法针对学生学业水平反映其教育质量。然而,当前职教高考与“1+X”证书制度仍旧处于探索阶段,故现阶段二者很难提供学生技能水平的有效证据。职业教育类型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复杂性,因为职业教育对于学生的评价必须能够反映技术技能人才的评价目标差异性以及现代职业属性与规范的双重要求。普通教育可以运用考试等多种方法用学生学业水平反映教育质量,而职业教育能够基于学生的技能增值水平反映职业教育质量,因此职业教育需要发展以学生技能为对象的评价工具,并能为公众了解我国的职业教育质量现状提供有效证据。教育评价的功能既包括诊断、测量,同时也是为了发现问题、实现质量改进,而真实准确的学生学习和技能水平测评既能够有效回应公众对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与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社会问责,同时也是明确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方向的前提。因此,从教育评价的国际视野来看,针对学生技能水平的测评既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也是应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呼唤更好的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方式,只是应该选择哪一种测评工具或采用何种方法能够真实、有效以及可靠地评估和测评是一个难题,而技能大赛能够相对比较全面地展现学生技能水平以及彰显客观评价的制度优越性,这决定了其作为一种权威测评工具的必然性。
 
02 职业教育权威质量评价工具缺失性分析
 
       依据《教育大辞典》,教育评价工具是指对评价对象进行测定时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通常包括论文考试、标准化考试、问卷等12种。不同评价工具因采用不同的评作方法,在信效度、推广度以及社会影响力方面存在一定差别。其中,标准化考试因其具有高效性、客观性、成熟性成为测评学生学业水平最为普遍的工具,同时也最具权威性。评价工具的权威性既来自于工具本身的科学性,同时也包括使用评价工具所形成的评价结果的社会影响力。相比较而言,普通教育制度体系现已存在多种权威质量评价工具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例如国内普通高考制度、经合组织(OECD)的PISA、TIMMS、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EAP)。这些质量评价工具的权威性不仅体现在评价主体即测评项目的实施者,而且包括评价结果所引发的社会反响。例如,OECD的PISA测试作为一种大规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以15岁学生的阅读、数学与科学能力为评价对象,仅能够提供国家层面教育质量的可靠证据与排名,而且其评价标准和内容逐渐影响到国家的课程标准制定,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教育文化现象。由此可见,权威评价工具所得的结论不仅表征着一定时期内学校的办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是对于学生学业水平进行了合法化的“标价”。高考虽然因其“应试规训”的负面效应被诟病,但不可否认,高考仍旧是当前我国测评学生学业水平的最权威性工具,也正因为如此,高考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甄别和选拔人才的手段,而是已经上升为衡量学校发展、教师教学和学生成长的唯一指标。反观职业教育,院校内的科目考试缺乏可比性,而技能等级证书则缺乏规范的技能考核办法,对于学生的技能“增值”缺乏权威的评价工具。虽然国内已经在借鉴德国COMET能力模型基础上,针对中高职学生开展职业能力测评,但是其规模尚未达到针对全体学生,而且由于COMET方案采用开放性题目且采用纸笔测试,其试题开发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大范围推广。因此,设计一种科学的用于反映职校生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的测评工具尤为必要,技能大赛以技能竞技为主要内容,能够全面呈现学生的技能水平,从权威测评工具需求的现实困境来说,技能大赛作为一种权威测评工具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03 技能大赛能够为测评学生技能增值提供循证数据
 
       技能大赛作为一种针对学生技能水平的测评工具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主要依据在于:一是技能大赛已经发展成为一套包括成熟的测评主体、测评方法以及测评标准在内的完整评价体系;二是技能大赛以参赛者的真实技能表现和行动能力作为评价对象,关注学生职业道德和技术技能水平,评价内容较为完整;三是技能大赛已经被中高职院校广泛接受,融入职业院校教学和课程之中,具有较大的认同度。也就是说,技能大赛以学生技能为评价内容,而且能够反映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性目标和职业规范的双重要求,其测评结果能够较为全面反映学生接受过职业教育之后的“技能增值”水平,因此,技能大赛是建立在循证方法基础之上的一种测评方法,而其结果则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循证(Evidence-based)评价即为“证据为本”的评价方法,起初来自于医学领域,其关键在于依靠确凿证据作出决策和结论。“循证实践”对于教育研究及评价改革所带来的启示是提供了一种运用实证数据理性决策以及评价建立在严格数据基础之上的方法论,循证的科学性在于严格的遵循证据,也正因为如此,美国对证据进行了分类并建立了一系列证据资源库。由于证据本身的科学性和确凿性是“循证”评价方法的基础,而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如果将其标准设定为院校本身的硬件、师资等,那么这种证据与职业教育质量本身的关联性非常弱,所形成的结论也只能帮助学校改善硬件设施水平。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循证”数据必须来自于职业院校教会了学生什么以及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提升了多少,而对学生技能“增值”与身心发展“循证”评价数据恰恰是十分匮乏的。从证据以及证据数据库的角度来说,技能大赛的意义在于其能够为公众了解学生的技能水平提供可靠的“量化”数据支撑,为基于循证方法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提供实践依据,同时有助于建立一整套关于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的数据资源系统。

四 作为权威评价工具的技能大赛之优化路径

       技能大赛成为职业教育领域内的一项大型教育评价和测量项目,与此同时,作为评价工具的技能大赛,其影响力已经超越了竞赛本身,而成为对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发展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利益分配工具,也正是由于其评价功能的发挥,技能大赛不仅能够让那些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和学校深获其利,同时也会让学校形成一种功利主义取向的“大赛”观,使得技能大赛成为提升学校声誉的砝码。因此,从评价工具视角来看,技能大赛作为一种评价工具,虽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现实可行性,但是从对于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改进与学生技能素养提升尤其是发挥“评价指挥棒”的正向功能方面仍需要进一步优化,以确保评价工具信效度的稳定性与教育教学公平。
 
01 对标“世界技能大赛”,形成技能评价标准体系
 
       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的通知》明确提出改革试点赛检验教学成果,体现世界技能大赛理念。对标世界技能大赛能够提升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技能人才评价方面的权威性以及作为测评工具的科学性。首先,世界技能大赛制定了一套严谨的国际标准,即“世界技能标准规范”,每一种技巧都有明确的框架,形成了标准的国际化。因此,对标世界技能大赛标准能够规范和引领参赛者在技能训练方面保持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其次,由于世界技能大赛题目设计体现出典型工作任务理念、分析性量规、真实性评价策略以及主客观相结合的评分标准,因此,世界技能大赛的技能测评方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能够以客观的测评技术评估卓越技能展现。评价工具的权威性来自于工具自身设计的科学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因此,世界技能大赛作为一种权威评价工具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其规范性,故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还需要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题目设计方法与理念,尤其是形成适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评分标准,从而将技能大赛作为测评工具的权威性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总体而言,以世界技能大赛作为参照基点,对标世界技能大赛的技能标准有助于建立国内技能竞赛测评标准、卓越技能标准以及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等一系列标准体系,形成高水平、高质量大赛格局。
 
02 完善竞赛制度体系,推进教课赛学互动
 
       评价从其功能上而言兼具问责和改进两个向度,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问责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以评促改”由于缺失了跟踪调查,对质量是否实现改进以及改进程度的关注度不够。正是由于评价所负有的指挥棒引领作用,作为测评工具的“技能竞赛”的价值导向尤为重要。具体而言,技能大赛作为一种测评工具应该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功能,摆脱“精英化”和“重结果化”的倾向,避免功利主义取向,竞赛作为一种常态化机制,应该将竞赛的高要求和高标准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推进“教课赛学”互动,实现竞赛标准在学校课程教学层面的下沉与渗透。技能大赛招致负面评价的原因在于,学校为了竞赛名次,将优势资源向部分参赛的精英学生倾斜,致使设施设备等教学资源难以实现公平分配。从发挥评价趋向于“质量改进”的作用来看,构建并完善包括学校、省级和国家三个层面的技能竞赛制度体系,有助于发挥技能大赛的正面功能,尤其需要重视位于金字塔底层校赛的作用。一方面,校赛要从赛项上实现对接职业学校所在区域的行业,做到赛教融合;另一方面,要在理想状态上尽可能实现专业全覆盖和学生全覆盖。换言之,正是由于校赛让所有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方能弱化技能竞赛的选拔功能,并能保证实训设备最大程度地被利用,避免资源的闲置与不公平分配。
 
03 多元主体参与,形成持续优化的动态调整机制
 
       随着技术的变革尤其是信息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全方位渗透,评价的方法论也在不断吸收新的理念以及拓展新的手段。作为测评工具的技能大赛同时需要借鉴新的测评技术、评价理念以适应人才发展和社会变革趋势。例如,高考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和特殊的中学质量评价手段,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变进程,变革内容涉及题目的形式、考试科目、招生制度等。变革的原因在于评价制度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当高考评价标准和导向偏离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之时,改革便成为一种必然。技能大赛作为一种以竞赛为形式的技能测评工具,应形成持续优化的动态调整机制。一方面,要保证技能大赛在赛项内容、测评标准方面与当前职业与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技术工艺发展的良性互动,以确保技能大赛作为评价工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例如,世界技能大赛项目《技术说明》在每届大赛循环年由专家更新一次,以囊括最新技术。另一方面,技能大赛需要形成包括权威实践专家在内的多元评价主体,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在来自于不同领域专家的合作基础上的评价联盟的形成。不管是竞赛题目、规则以及标准,评价工具的调整与改进需要采纳来自不同领域专家的意见和观点,既要吸收竞赛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性建议,也要渗透研究者对于大赛批评与优化的观点,通过形成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形成基于循证和研究基础上的“技能大赛”动态调整机制,保证题目设计的前沿性、规范性,从而实现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公正性以及技能大赛作为评价工具本身的权威性。需要指出的是,多元主体参与尤其是研究者的参与并非是要科研人员成为大赛设计的“立法者”,而是试图建立一种基于对话关系的技能大赛制度优化体系,尤其是渗透“研究话语”的“理性”声音,保障技能大赛制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 结语

       我国职业教育研究者在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素养测评方面已经表现出日益清晰的方法论意识,但是依据何种测评工具进行有效准确测评并未形成共识。积极推进技能大赛作为测评学生技能素养水平的工具在不同情境中的使用,既能够帮助公众了解学生技能增值的程度和水平,认可职业教育质量,同时也能够让公众真正了解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学习路径、实现“人人出彩”的潜力以及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对于个体成长成才的价值。此外,在当前我国正从学历社会向技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中,技能对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认可度普遍地低于学历和文凭,相比于文化资本,“技能资本”的潜力严重被低估,而技能大赛能够展示职业院校学生卓越技能的表现力,拓宽职校生的职业发展渠道和成功路径,建立职业院校的良好社会形象,展现“技能资本”的价值与潜力,有效建立职校生的身份认同,对提升职业教育学习者技能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促进职业教育体系更高品质地嵌入社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