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事迹Company News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公司事迹

天津大学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展示

发布时间:2021-10-22 17:31:14

​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的认定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课程育人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举措。本文汇总了天津大学2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内容,供各院校教师学习、借鉴。

● 《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翻转)》

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及团队:

王鹤、王磊

课程介绍:

课程以“立德”“懂美”“增智”为主要目标,作为混合式慕课在校内开设,并在中国大学慕课与智慧树平台面向社会公众和在校大学生开放。每学期根据国家最新政策、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变化,调整见面课内容,如建党百年红色主题公共艺术、抗击疫情及后疫情时代公共艺术、中国传统文化公共艺术等训练主题。
 
从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知行践研 卓新广微 稳变放控 得艰励同”的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方法,认为教师应“知行合一 践研不悖”、课程应“卓而弥新 广而精微”、思政融入应“稳中求变放中有控”、学生应“得之惟艰 励在大同”,该理论方法应用在日常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并在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兄弟院校宣讲,课程作为教学示范观摩课,获得广泛赞誉,学生训练成果在多项竞赛中获奖。

课程思政教师的知行践研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王鹤老师坚持用自身专长积极服务社会,为各级英模创作主旋律雕像。这一系列优秀作品多次获奖,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话语生动鲜活的保证所在。

 

作为一名人文社科学者,王鹤老师一直保持着社会实践、研究方向与课程思政教学的大方向一致, 无论是应邀为《光明日报》撰写调研报告《城市雕塑如何塑造城市灵魂》;还是教研合一,保证科研为教学服务,都始终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心思想,知行合一,践研不悖并付诸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课程的卓新广微

卓新广微是卓越课堂教授,创新教学手段、广采教学资源、精微个性培养的统称。

 

无论教学形式如何变化,课堂授课水平与效果,始终是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基本保证。天津大学有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浓厚氛围,王鹤老师在天津大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多项一等奖。这就是卓课堂教授。

 

王鹤老师的两门课程思政课程分别在中国大学慕课、智慧树和超星尔雅3个平台上线,全国8万余人选课。全程使用智慧教学工具活跃课堂氛围并提升效率。这便是新教学手段。

 

厚实多样的教学资源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力保障。王鹤老师的两门课程已有7部配套教材,2019年10月又出版了课程思政专用配套教材《生态公共艺术》和《植物仿生公共艺术》,结合2300余分钟视频,数十篇论文、图库等资源。这即为广教学资源。

 

越是课程思政建设,越要避免走“满堂灌”的老路,越要结合学生个性、理解力和兴趣点,实现个性化精细培养。这便是微个性培养。

 

 中华文化有“卓尔不群”和“历久弥新”这样激励奋进的成语,《中庸》中则有“致广大,尽精微”的名句。合并一处,便是课程应卓而弥新,广且精微。

思政的稳变放控

课程思政,重心在思政。这就需要把稳教学方向、变更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评价、严控教学过程。

 

稳教学方向,即根据国家政策和需求,结合自身调查研究,把稳课程思政教学方向。王鹤老师在两门课程中在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始终将宣扬十九大精神为己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大多数运用于教学的科研成果均获得过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等各级奖项,为把稳课程思政教学方向奠定基础。

 

变教学内容,即根据统一部署与新教学目标,更新全套教学内容,并不断保持更新。 

 

放教学评价,即始终根据国家政策和形势变化,灵活调整教学评价的主题与方式方法。传统上,生态公共艺术设计训练的的重点往往在防雾霾上,如今急需考虑的则是有效回收利用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通环境问题等。

 

为实现这一点,王鹤老师每学期几百次课上课后一对一讨论,上千封线上邮件,上千条讨论区答复都是严控学习过程,保证作业主题正确的重要途径。

 

 思政融入重视顶层设计,变单打独斗为宏观统筹,既坚持原则又鼓励创新。这便是稳中有变,放中带控。

学生的得艰励同

课程思政,成效在学生。应该让学生得艰励同,即得到学习成果;艰苦学习过程;激励学习典范;同步学习体会。

 

得学习成果,就是让学生有获得感,在王鹤老师的课程上,众多同学能在见面课上汇报、讨论,广泛开展生生互助、生生互评。这一探索于2018年获得第二届卓越联盟青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得到众多国家教学名师评委的认可。

 

艰学习过程,就是学习有挑战度,两门课程的学习对于艺术设计零基础的同学提出了挑战,从新颖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到根据课程推荐自学多种软件,以及最终的图纸表达和汇报,学习过程紧张活泼,互动性强,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

 

励学习典范,就是课程思政建设应当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两门课程已有上百位份同学作业在教材、教改论文中出版或发表,有力提升学习积极性。

 

同学习体会,即注重学生学习体会的收集、整理、即时分享,以帮助学习过程在反馈中不断修正以最优化。

● 《电力系统基础》

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及团队:

刘艳丽、刘洪、穆云飞、孔祥玉、王继东、曾沅、秦超

课程介绍:

作为天津大学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是走进电力能源的窗口,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综合能力素质和深厚家国情怀,特别是帮助学生明晰专业对国家建成“青山绿水美丽中国”构想的重要战略意义,认识能源变革下的学科前沿与专业思想,涵养“实地把中华改造”的工匠精神。

课程注重润物细无声式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推行“知行合一的课程思政”和“学生驱动的课程思政”。以核心知识点为主体,横向拓展工程实际与专业前沿,纵向深挖知识蕴含的经典思想与思政元素。开展以问题探究为主的课堂上互动学习,强化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聚焦国家能源转型战略发展和人工智能驱动的产业变革等,开展分组思辨研讨、研究与实践,形成思辨观点、研究与实践成果及其展示视频,联动课堂授课支撑课程目标实现、服务学生多维成长。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教学设计

立足中国电力崛起和智能电网战略发展的时代性背景,聚焦课程价值目标,有机融入中国电力系统取得的瞩目成绩及其背后的好故事、能源变革趋势—发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及其驱动发展的智能电网基本理念及其关键技术、核心知识点蕴含的伟大思想、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专业思维等

积累教学素材,打磨思政元素

持续开展素材库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主要包括:学科发展中里程碑事件、课程内容涉及的经典理论与学科前沿、中国电力领域标志性工程/成就等。同时,针对思政元素融合点,邀请马院教师深度指导,不断打磨思政元素。

加强教学组织,反思实践成效

以工程实际导入(借助多媒体课件、视频);“问题探究式”分解讲解知识点,即难度逐渐递增的设置问题,围绕问题与学生进行启发式互动、探究学习课程内容;基于板书总结要点,基于贴合度高的行业/学科前沿设置思考;紧密配合训练实践。

 

基于改革成果于19201学期完整实践一个课程周期,针对课堂上学生反应、互动成效、教师活动等进行深度反思,通过线下调研学生反馈、班主任与辅导员反馈等全面掌握改革成效,基于与预期计划的比对分析,形成了课程新一轮提升方案。

 
 
来源:天津大学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ND】
 
 
扫描二维码关注